分享天下雜誌一篇有關教養的文章,內容提到幾個培養樂觀的小孩的方式,與我們的教養觀念頗為雷同。譬如美眉從小就不挑食,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經常鼓勵她(或者是說規定她),任何在碗裡的食物一定試幾口,試過再決定要不要吃,就算決定不吃,至少要知道自己放棄的是什麼~

在個性的養成上也是如此。美眉個性小心謹慎,除非是很有把握的事,否則不願意輕易嘗試,讓我們傷透了腦筋,這樣的個性若是沒有適當的引導,長久下來就會習慣躲在自己的舒適圈,不容易跨出來了。文章中提到的「試了再說」、「養成說好的習慣」都是很不錯的方式,可以幫助孩子往更多元的方向發展。個性或許是天生,但不要忘了,只要重覆練習21次,就能夠養成一個新的習慣,有好習慣就能培養出好個性喔!

 

(本文摘自 天下雜誌親子教育出版培養樂觀的小孩》)

作者/《培養樂觀的小孩》 鮑伯‧墨瑞/艾利希亞‧福廷貝瑞 著

樂觀的觀念有五個關鍵重點,而且愈早學會愈好。這些「快樂」法則包括:接受現實的挑戰以促進自主和成就感、成功、堅持。如此得來的成功經驗,可培養面對挫敗時的復原力,以及對於萬事總有轉機的期待。希望讓孩子信守這些行為準則,你可以鼓勵孩子:

◎ 試了再說。
◎ 成功失敗都坦然接受。
◎ 練習。
◎ 為最佳結局做好準備。
◎ 說「好!」可讓樂觀以及高昂的自信心成為終生習慣。

鼓勵「試了再說」

澳洲人經常會說「試看看」,意思是冒個險、試一試。為了鼓勵孩子養成「試了再說」的習慣,一開始就要提供他適當的支持與挑戰。

所以,就這麼做吧:把遊戲拆成孩子能夠成功應付的段落。千萬別讓孩子認為如果失敗了會讓你很失望,要不然他會乾脆不願嘗試。

成敗都能接受

樂觀的真正意義是說,孩子能夠接受,即使在某一件事的表現並不理想,也不因此認為自己每次的努力都將成空,即使孩子失敗卻能保有自我意識,仍是個有價值的人。

父母如何為孩子「描述」某事件的結果,將會大幅決定孩子的反應。舉例來說,如果孩子讀一個句子遇到困難,就認為「我絕對學不會認字」,或者朋友沒找他一起玩就覺得「沒人喜歡我」,就會對自己對生命普遍都不滿意。你可以從旁協助,指出這些負面的結果並不長久也非全面,只是暫時和單獨的例子。然後以更為正面的觀點表述孩子的經驗,像是這麼說:「我曉得這很氣人,不過這一句真的很難,而且其他的句子你都會了!」或是:「這次他們沒有請你一起玩並不表示沒人喜歡你,也許他們沒看到你也在那。」

「總是」或「都沒有」之類的字詞,是塞利格曼所謂「持續悲觀態度」的徵象。他說:「很快就放棄的人,相信他們所遇到的倒楣事都是持續的;壞運氣揮之不去,還會一直影響他的一生。不受無助感作用的人,則相信壞事的起因都是一時。」

所以,就這麼做吧:記錄一天之中你說「總是」或「都沒有」的次數,想想看你傳達給孩子的訊息是什麼!

練習並奮鬥不懈

鼓勵孩子磨練技巧並堅持到底,可更進一步強化支配感和勝任感,也能建立起心理學家布魯克斯 (Robert Brooks)和戈爾茲坦 (Sam Goldstein)所謂的「勝任區」(勝任區是孩子表現很好、喜歡從事,並能得到正面關注的活動,更重要的是被認做個人的強項。)。

但是別忘記,孩子有自己的步調和做事方法。孩子所發展的「勝任區」最好以能夠激發熱情和好奇的活動為主,不一定要順著父母所願。小心別把自己的興趣和步調強加在孩子身上。我們不是要教養出父母的複本或是早熟的小孩,而是一位樂觀、有復原力並極為自主的人。

盡力而為

研究顯示,小時候能夠接受延遲獎勵的孩子長大後在學業上、職場生涯和整個人生都有較好表現。訓練四歲以上的孩子如何為將來打算,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他們把情況都仔細盤算、想過一遍,並示範給他們看,你是如何選擇可增添真實生命價值的未來獎勵,而不是追求即刻滿足。舉例來說,可以對孩子解釋說:「雖然酸奶油很香,可是你可以決定不要配著馬鈴薯一起吃,因為將來可能會對身體不好」。

但是如果父母自己不做計劃也不等待時機,只是大聲宣稱做計劃或等待的好處,根本沒有用。為了協助孩子學習擬訂長期計劃的能力,試看看以下幾個方法:

◎ 讓孩子參與擬定計劃,或是讓他獨力完成或由引導計劃進行,像是要穿什麼衣服、或是新養的小狗要帶去附近哪些地方散步。
◎ 鼓勵與擬定策略和團隊合作有關的遊戲或活動,兄弟姊妹或全家一起來。像是藏寶遊戲。
◎ 別揠苖助長。讓孩子有時間找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並自己計劃。別期待孩子的想法十足理性,也別因此取笑他。如果孩子的計劃不可行,跟他解釋原因,並且建議一些別的可行方案。
◎ 父母要能說到做到,或是在計劃改變時要讓孩子理解。孩子情緒的穩定,要靠他能了解,他視為模範的人足堪信任。

習慣說「好!」

最後,樂觀是一輩子的習慣,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和我們所說的「習慣說『好!』」有關。「好!我可以蓋一間積木房子」「好!我可以翻個筋斗。」「好!我可以讓媽咪笑。」這就是高昂的自信心,對自己做得到或做不到的事都實實在在予以讚賞,不因一次挫敗就畏縮不前,並且搏得你所在乎的人承認你的能力。

配合上述的「快樂教養法則」,你就為孩子習慣說「好!」的終身觀念和經驗打下基礎。

arrow
arrow

    艾蜜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